今年3月份,海牙法警成功为杜特尔特戴上手铐,这一事件让这座成立23年的司法机构迎来了历史性一刻鳄鱼配资,这也是该法院第一次将主权国家的前元首“绳之以法”。这场跨越多年的追缉,让一度被质疑“纸上谈兵”的国际刑事法院彻底翻身。
然而,这件事情才发生不到半年,海牙法院就突然诉起了苦,称现在运营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了。
(特朗普和杜特尔特)
日前,国际刑事法院在采访中就表示,从去年春天开始,美西方国家就加大了对该法院的施压力度,导致海牙法院经历了自成立以来最黑暗的一年,而过去该机构在工作中,从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阻碍。
至于美西方为何阻碍该法院正常工作,海牙机构人员也进行了解释,称归根结底就是去年该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了通缉,引发了美国、以色列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不满,于是这些国家便开始通过威胁和制裁手段,来阻止该法院对内塔尼亚胡的起诉和逮捕进展,为此他们不惜试图扳倒该法院的检察官,甚至有意消灭整个国际刑事法院。
海牙方面的这番说法确实是有依据的。去年该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发出通缉之后鳄鱼配资,美国众议院就迅速通过了法案,要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全面的制裁,包括限制其资金来源和调查权限。但这一法案最终没能通过。
今年特朗普上台后,又签署了一份行政令,表示将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有“越权行为”的相关人员,没收他们的房产和财产, 并禁止其本人、代理人及其直系亲属入境美国。
以色列这边,则是立即提交上诉,要求撤销指控并暂停调查,同时还利用媒体和游说团体放大这一叙事,宣称其是腐败法庭。
法国、意大利等欧洲国家,更是援引所谓的“主权豁免”原则,主张内塔尼亚胡在其境内享有豁免权,以此来为其提供庇护。
(内塔尼亚胡不惧通缉令)
美西方的这种高强度施压鳄鱼配资,确实在多方面给海牙带来了不利影响。
先从资金运作上来说,美国搞的资产冻结和旅行禁令,直接掐断了法院很关键的资金来源。根据法院的中期报告,因为美国的制裁,法院能自由支配的资金少了23%,再加上欧洲国家拖着不拨款,一整年下来,预算缺口达到了37%。这种情况逼得法院没办法,只好把乌克兰战争罪调查里用无人机取证的项目停了,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员。
除此之外,法院的执行能力也受到了影响。成员国们挑着来合作,让海牙法院发的逮捕令成了纸上谈兵,根本起不了实际作用。到现在为止,没有任何一个缔约国向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请求,他甚至还能来去自如,想去哪儿就去哪儿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西方对海牙的这种制裁,一定程度上还成了杜特尔特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上面我们也提到了,美国已经将检察官卡里姆・汗列入了制裁名单,其个人资产被冻结后,直接影响了案件专项基金的运作,比如杜特尔特案件的证人保护预算,就被迫削减了四成。
而且,制裁还让一些原本愿意配合法院调查的菲律宾证人心里犯了嘀咕,他们担心因为和法院合作而遭到美国的报复,于是要么拒绝提供关键证词,要么就改了之前说的话,这导致案件的证据链出现了漏洞,审判没办法按照正常程序进行,这也给杜特尔特争取到了更多时间和机会来应对指控。
(国际刑事法院)
最后,美西方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为,在国际舆论场上也引发了大家对法院公正性和独立性的质疑,舆论风向开始发生转变。
之前,国际刑事法院指控杜特尔特在“禁毒战争”中涉嫌反人类罪,在西方舆论的引导下,杜特尔特处于很不利的舆论地位。但随着美国等国家制裁法院,人们开始思考,法院是不是已经成了西方的政治工具,它对杜特尔特的指控到底公不公正、客不客观。菲律宾国内杜特尔特的支持者也借着这个机会,大力宣传杜特尔特是西方政治操弄的受害者,民众对杜特尔特的同情多了起来,国际社会对这个案子的看法也变得更多元了。
这种舆论偏向的反转,将有助于杜特尔特改善自己的形象,为他争取到更多支持,从外部环境上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形成一定的制衡,也增加了他脱罪的可能性。
总之鳄鱼配资,这一系列连锁反应,说到底都是美西方为了自身利益打压国际司法机构,却意外给杜特尔特送上了“助攻”,随着局势变化,未来这起司法案件也将更加复杂难料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