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通讯员 刘明明盈为国际
1985年,第一个教师节刚过,青年周黎明怀揣着父亲的奖品——一个崭新的黑色提包,里面放着一本崭新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迈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,开启了他的教育人生。
2025年,第41个教师节前夕,已是资深教师的周黎明,依然在计划着他退休前的一场教学改革。
37年光阴,足以让时代变迁、让青丝成雪,却从未改变他初登讲台时的热忱。在今年的教师节来临之际,记者走进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,了解语文教师周黎明的教育故事。
一颗从教的启蒙种子
两代人的教育情怀
“当时从老家到聊城有七八十里地,那个提包就成为了行囊,词典和提包上都印着‘教师节留念’的金色字样,‘奖’字上盖着红章,这是父亲的奖品,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。”回想起1985年秋天,周黎明记忆犹新。那一年,他带着父亲在第一个教师节获得的奖品,走进聊城师范学院,成为一名准教师。
展开剩余83%“父亲是1961年的师范生,他总说‘当老师是个良心的买卖’”在周黎明眼中,父亲是一位极其认真的教师,从教一生,写字始终一笔一画、从不潦草。这份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,深深融入周黎明的血脉,成为他三十七年教育路的底色。
而真正点燃他从教理想的,是初中时的恩师商玉银。初二时,周黎明的成绩一度跌入谷底:“除了语文勉强及格,英语不到10分,数学也只有十几分。”那时他心灰意冷,甚至打算回家种地。
转折发生在商老师宣布他担任英语课代表的那一天。“我当时不敢信,还以为老师说错了。”但商老师却告诉他是特意这样安排的,目的就是为了督促他学英语。这份信任和期待,成为周黎明逆袭的起点。他自制英汉小词典刻苦记单词,主动找老师补课,仅用两三个月时间,就把各科成绩追到全班第一。两年后,他更以全镇第一、全县第四的成绩考上了中专。
“商老师用大爱和智慧,改变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,也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:当一个好老师盈为国际,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!”周黎明说。
“人之初,性本玩”
从“玩”中学的创新实践
毕业后踏上讲台,周黎明始终以父亲和商老师为榜样,三十七年如一日,不忘初心,全心投入教学,并勇于改革创新。
“我主张‘人之初,性本玩’。”在周黎明看来,自然万物都是生动的教学资源,也是走进学生内心的重要桥梁。“学生真正的心声,往往是在玩耍中自然流露的。”校园里有一片李子树,果实成熟时,他会带学生去采摘,孩子够不着的,他就亲自爬上树摇下果子;从教第一届学生起,每逢大雪天,他从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上课,“一定会带他们出去玩上至少一节课”。
他始终秉持“儿童本位”的教育观,认为教育者应当回归孩子的视角:“简单说,就是把自己当学生。回想我们自己当年,我就很讨厌写作业,所以现在当了老师,也绝不拼命布置作业。否则,就不是儿童本位。”
这一理念深深融入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。他班里的语文家庭作业,每周有四五天“只有阅读,没有书写”。周黎明自费购置了四百多本书放在教室书柜,供学生自由取阅。“我相信一句话:‘读书以及为读书所做的一切服务都是高贵的。’”
笔耕不辍百万字书稿
被误认的“病人家属”
不仅鼓励学生多读书,周黎明更是身体力行,将阅读融入自己的日常。
“读书是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。不读书就感觉无依无靠,就好像丢了东西。”他坦言,自己所读的多为教育类书籍,例如《学生第二》《教育中的心理》《童年的秘密》等,这些书他反复阅读、常读常新。家中客厅特意留出一整面墙做书柜,彰显着阅读在他生活中的分量。“我需要通过理论推动教学,也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。”
写作是他另一项坚持不懈的爱好。至今,他已出版四本书,超百万字,积存未发表的书稿也有近百万字。自2018年专注习作教学研究以来,他常常下班后在办公室撰写教学随笔至晚上七点多。回家前,他总去区医院南侧一家快餐店吃饭,并为妻子带一份餐。“时间长了,那里的服务员就把我当成了在医院伺候病人的陪床,问我‘病人怎么样了,这得好几个月了吧’。”周黎明笑着回忆这段趣事。
他还紧跟时代,创建了“擦星星的人们”微信公众号,与八位教师组成团队,坚持每日更新,三载半未曾中断。名字灵感来源于美国诗人谢尔·希尔弗斯坦的诗歌:“星星看上去很亮,但其实也会生锈。得有人去擦拭,让它们持续发光。”在周黎明看来,教师就是“擦星星的人”。他坦言运营公众号如同呵护宠物,“得用心,但也真的费心力”,一路走来历经不少磨合,至今已推送超过1200篇文章。
快要退休但还要“折腾”
走进学生读懂学生
即使还有两年半就要退休,周黎明仍然计划在开学后进行一场新的课堂教学改革。
“工作中,我不喜欢因循守旧,不进行改革感觉不舒服。”在他获得的七项省级荣誉称号中,他最看重的是2012年获得的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称号,“全省各学段一共10人,我是第二名。”
面对如今常被议论的“学生越来越难管”这一话题,周黎明有着不同的看法。“从我1988年任教至今,每个时期都有人这么说,‘难管’其实是相对的。”他认为,学生是否“好管”,关键不在于学生本身,而在于教师是否具备教育的智慧与恰当的方法。
在新学期开始时,他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心愿征集活动,将每个学生的小心愿认真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:有的希望老师讲个笑话,有的想和老师合影,还有的单纯想帮老师做点事……“有些心愿我能想到,但有一些是我想不到的。”周黎明说,“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强调要‘儿童本位’,只有主动走近他们、倾听他们,才能真正读懂学生,从而有效引导。”
回望37年教育路,周黎明用九个字概括:“热爱、坚持、创新,读、写、做。”这也是一位教师用半生时光写就的、最质朴又最动人的告白。
又一个教师节要来了,周黎明的心愿很朴实,希望身边所有的老师都能身体健康。而对于他自己而言盈为国际,无论身在讲台还是退居幕后,他都不会停下脚步,都会坚持“擦亮每一颗星星”。
发布于:山东省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